最近这一两年,家居企业倒闭众多,原因固然很多,但其中无可计数的企业几乎都是死于高利贷。
提起放高利贷(旧称“印子钱”“折子钱”等,俗称“大耳窿”“驴打滚”等),人们心中都会升起一个某种模糊的、不佳的形象。至于放高利贷的人,给人的印象几乎都是残酷无情、麻木不仁,名声很不好。
然而,世间事很怪。我们看不惯放高利贷的人,但我们骨子里却对高利贷兴趣极大,都希望自己的投资获利赶得上高利贷;如果安全的话,甚至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放高利贷大军中的一员。很久以来的传销肆虐、非法集资盛行、买铺面专供出租、银行理财产品走俏,等等,都是明证。
事情出在别人身上,我们觉得无法谅解,不可理喻;而出在我们身上时,我们觉得合情合理,心安理得。
原因何在?
这不是“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,吃到了自然会说甜”的问题,而是主观导向上的“基本归因错误”——通常,人们对发生在不同人身上的行为或结果的评定,“归因”是截然不同、甚至完全相反的。
一件事情做成功了,评价别人时,我们“归因”为他踩了狗屎运(采用的是“情境归因”),而评价自己时,我们“归因”为能力和努力(采用的是“态度归因”);如果做失败了,评价别人时我们“归因”为他能力弱、不努力(态度归因),评价自己时则“归因”为运气不好或者其他客观原因(情境归因)。
不管人们怎么看待高利贷,有一种结果却值得我们高度重视。那就是,从古至今,放高利贷的人,最终没有一个有好下场,无一例外。
死于高利贷的企业,基本上有两种情形:
1 死于“借”高利贷
很多企业要生存发展,难以从银行贷到款,难以有其他途径融资,只有铤而走险,去借高利贷。但是,现在的实业利润哪里能够承受得起高利贷?最后只有“连本带利利滚利”越滚越深,直到骨头渣渣都不剩,弄不好还身负巨债跑路。值得注意的是,其中不少企业是被银行诱骗而陷入高利贷陷阱的——银行欺骗他们说是先还贷款再续贷,骗得企业借高利贷短期“过桥”,没想到银行收到还款后就关上了放贷的门,而企业被高利贷套在脖子上无法脱困,欲哭无泪,只有死路一条。
2 死于“放"高利贷
前几年经济红火,再好的生意,其利润也赶不上高利贷,很多做实业的人,把资金撤向高利贷;还有不少“善良老实”的人(企业)嫌做具体事太累,既然有更好的赚钱途径谁不想走?于是,冲着高利息把钱借给别人(企业,还有曾经满街遍布的“洛阳帮”理财公司),等着高回报。殊不知,这是一条危险的不归路。姑且不说有很多“借款(吸款)者”一开始就是居心不良的骗子,你放出去的钱注定是“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”,即便是借款后真心想还给你的人(企业),在这年头,在错误的价值观下,企业亏损倒闭,最后跑路,你到哪里要回本利?即便不跑路,理直气壮地欠账不赖账,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,你又能怎样?
那么,为什么放高利贷的会没有好下场呢?
主要原因有两点:
高利贷没有创造价值,所获之利根本无法承载(说通俗点,就是没有福分消受),迟早都要失去,同时,当事人还会付出昂贵代价。此非玄论,而是古人所言“厚德载物”“德不配位,必有灾殃”的道理,是东方哲学的精髓。
人们对名利的追求总是认为“多多益善”,却不知,如果没有“德”来承载,任何超出你价值创造的获取,你都是守不住的。
没有创造价值的获利(包括各种不当获取,当官也一样),就没有对应的“德”承载,放在一个完整的“报应周期”内,必然会连本带利失去,结果必然是“德不配位,必有灾殃”。
那么,什么是“德”?
所谓“德”,是指我们的做事准则和事物运行的本来规律的吻合度。一个人的做事准则越符合事物的本来规律(基本上以“利他”为核心),其“德”则越大、越美、越厚;反之,则少、坏、薄。
一般人们所说的“道德品质”,仅指狭隘的为人处事之德(责任方面、忠孝方面、诚信方面等)。细细品评,你会发现,和上面所说完全同理。
通常,我们的“德”有两个作用:
其一是为我们提供人生施展的平台。德薄或缺德的人是很难找到真正的用武之地的,他们经常怀才不遇,感叹生不逢时。其实不是没有机遇,不是没有资源和条件,而是缺德。一个人不讲诚信、不负责任是最大的缺德,因为缺了“木桶理论”中的那个“桶底”。没有“桶底”,满是“长板”的“桶”也没有用处。
其二是承载我们的各种收获、福报。富翁破产、贪官入狱,都是德薄或缺德的结果。你承载不了不当所得,享不起这个福报。豪门多怨争,很多犯罪分子、贪官等即使侥幸没有被发现,其所过的日子也是提心吊胆,惶惶不可终日。很多通缉犯在警察找到后主动伸手戴手铐,很多贪官睡得最安稳的一觉,是双规交代问题后……
我们都想挣钱,挣大钱,就得遵循挣钱的规律。
首先得要弄明白,钱到底是什么。
其实很简单。钱,就是价值的衡量标尺,是价值的名字,是价值的附属产物,是价值的“影子”。钱的存在,绝对离不开价值。用钱实现的买卖,背后都是指购买力,指其所代表的价值的量度。
所以,要挣到钱,就得创造价值;要挣到大钱,就要创造大的且含金量高的价值。这就是挣钱的规律。
如果没有创造价值而挣到钱,就是违背了挣钱的规律。这样挣来的钱,就没有“德”来承载,最终必然失去,必然会竹篮打水一场空,还要付出高昂的利息。
有人理直气壮地说,我放高利贷,帮助缺钱的人,他们创造价值,不是也相当于我创造了价值吗?
这话咋听之下觉得有理,实际上无理。你那不叫帮助别人,而叫“乘人之危”“趁火打劫”,你的起心动念不是帮助别人,而是榨取别人。
对高利贷感兴趣,是错误的价值观作用的结果,而高利贷行为又会强化这种错误,使得此价值观根深蒂固,难以改变。最终在潜意识的作用下,对“一本万利”“不劳而获”的赚钱途径产生“路径依赖”,不能自拔,从此迷失人生,丧失做具体事情的兴趣,无法获得各种人生的美好体验,沦落为动物性的行尸走肉。其所历进程,与吸毒的结果惊人相似,如出一辙。
很多人发现,那些放高利贷时间长的人,似乎在远离人性。他们逐渐变得不近人情,冷漠好斗,而且热爱畸形变态的各种物欲享受.....
原本色铺装在家中仿佛置身山林之中,非常清新... 【详细】
汇聚了来自一线市场的经销商、家居顾问、消费... 【详细】
2024年9月25日,距离久盛在北京人民日报社隆重... 【详细】
2024年9月25日,距离久盛在北京人民日报社隆重... 【详细】
久盛将以此为契机,继续以“0胶0醛纯实木”为... 【详细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