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家居企业管理中,老板如何分派权力,达到权力制衡是个大学问。分派得好,可以形成良性竞争局面,大家纷纷做业绩,靠业绩说话,推动了公司的发展。但如果分派得不好,就可能形成老板被架空,某下属大权独揽,于是老板不放心,或职业经理人叛变的局面。权力分派得不好,还可能在职业经理人中,造成恶性竞争,影响团队合作。
老板在分派权力时,要考虑三种权力,那就是建议权,决策权和否决权。一般来说权力分派的原则很多,但无外乎考虑信息是否充分,是不是为企业负责等要素。
建议权要给最了解事情的人,也就是一线员工。一线员工最知道客户需要什么,他们知道如何让公司来配合客户需求。公司要出一个规定,经理级别的人,不允许写项目报告,只能由基层人员完成。用这样的制度,把建议权给到基层。创新大多是来自基层的,而不是老板,老板要鼓励基层员工尽量多地给建议,把想法通过管理的渠道汇集上来。老板千万不要压制来自基层的建议,只有从中受益,基本上没有损失,最少能知道基层在想什么,在做什么,这也是老板选拔后备干部的一个途径。而如果由经理来报告,事情的准确性往往不太好,经理也会顾及很多老板的想法,而扼杀自己的一些创新。对于基层员工来说,可以直接给公司建议,不管接受不接受,老板总知道了自己的名字,也会保持工作的热情。
经理作为员工的上级,了解的信息可能没有基层员工直接,但信息量比较多,而且更全面。他身为经理也比员工更专业,经理要站在专业性上看问题,如果基层的建议报告不合适,不具备可行性,他有权要求基层员工重新来过,直到在专业性上取得了他的认可。职业经理人是靠专业吃饭的人,他基本上不用评价员工建议的好坏,而只在专业上对员工的建议把关,然后签署“同意”。如果经理也要否定员工的建议的话,那经理就要揣摩老板的想法,做出自己的判断,这样的判断可能出现偏差,从而遏制了员工的创新。老板在上面,更少地了解了基层的信息,员工在下面也更少地知道老板在做什么,从而会产生误解。经理在专业性上把关,还有一个作用,就是让员工自己意识到建议是有问题的,从而自己回去反思,回去修改,直到最后自己否定自己,对经理和员工都有好处。
最后一个权力,就是否决权了。这个权力一定要归到老板。也就是说,老板只能说“同意”,或“不同意”,而不再对这个报告有别的评价,也不再有专业上的指导。老板的这个否决权,可以让职业经理人做得更专业,可以对他们形成制约。职业经理在老板那里被否决的次数越少,说明他越得到老板的信任,老板否决权的授权就会产生。这样就可以形成三级权力体系,把风险尽量减少到最低。否决一个报告是很快的,这样也可以加强老板处理报告的速度。如果公司比较大,事情比较烦琐,老板可以授权一个机构,比如说经理委员会,来完成否决权的实行。也就是说否决权天生是老板的,经理要得到老板的授权,才拥有否决权,来代替老板做决策。
总的来看,把建议权给基层,发挥创新和服务客户的精神,把决策权给职业经理,发挥经理的专业性,老板保留否决权,老是做最后的拍板。这样的权力分派是站在老板和基层员工,信息通畅的角度来设计的,适合于中小的高科技企业,如果企业有别的目的,这些权力的安排也会有不同。